
〖魏晋南北朝名著及作者〗(续)
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,共纪录730种药物,除了增添对每种药物的说明外,还将药物分做玉石、草本、虫兽、米食、果、菜及著名未用七大类,成为后期中医药分类的标准。这本书是直至公元7世纪中期的主要医药文献,原书已佚,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。
陶弘景,字通明,是南朝人,在医学方面,他最大的孝顺就是编写了继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后的第一部药学专书《本草经集注》。载药730种。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要领和“诸病通用药”,起源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成书于南北朝时期,雷敩所著,周全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手艺和履历,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手艺的第一次大总结,是一部制药专著。初部涤讪了炮制学基础,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。《炮炙论》是我国最早的以制药为主要内容的书籍,故千余年来,引起普遍的重视,尔厥后的制药书,亦常以“雷公”或“炮炙”来命名,在我国药学界中,有深刻的信仰与印象,是一部很主要的文献。
雷敩,南朝宋时药学家。曾著《炮炙论》三卷,纪录药物的炮、炙、炒、煅、曝、露等十七种制药法。原书已佚,其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,得以生涯,其中有些制药法,至今仍被接纳。现传《雷公炮炙论》,为近人张骥辑佚本。
第一本为《素问》作校注的书泛起在南北朝,作者全元起。其校注的《素问》本,北宋时尚存,以后便散失不见了。今从林亿等所校订的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中,尚可看到全元起编排的卷目录第和少量注文。
全元起(生卒年不详)为南朝时齐梁间人。他的《注黄帝素问》,为我国最早对《素问》之注解。该书虽佚,但宋·林亿等在校正《黄帝内经》时,尚得见其书,并引录《内经·素问》篇名秩序。
〖名医简介〗
鲍姑,名潜光(约公元309-363年),山西长治人。晋代著名炼丹术家、醒目灸法,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。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,后人以为,她的灸法履历可能渗入到葛洪的《肘后备急方》中。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,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,并对灸法的作用、效果、操作要领、注重事项等都有较周全的叙述。据剖析,葛洪不善于灸法。《肘后备急方》中收入云云富厚的灸方,可能与善于灸法的鲍姑有亲近的关系。
徐之才是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医,身世世医家庭,其先祖为徐熙,南朝丹阳人,人称“东海徐氏”。撰有《徐王八代祖传效验方》、《徐氏家秘方》两卷、《徐王方》五卷,为总结祖传医疗履历之书;尚有《药对》两卷,该书总结古代药剂学的英华;四册书籍惜均已佚。
许胤宗,一作引宗,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,卒于唐武德九年(626),享年九十余岁。许氏乃常州义兴(今江苏宜兴)人,曾事南朝陈,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、义兴太守;陈亡后入仕隋,历尚药奉御,唐武德元年(618)授散骑侍郎。许氏以医术著名,醒目脉诊,用药无邪变通,不拘一法。
甄权,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(541),卒于唐贞观十七年(643),许州扶沟(今河南扶沟)人,因母病,与弟甄立言,精究医术,专习方书,遂为名医。甄权对针灸术造诣尤深,兼通药治。一生行医,活人众多:隋开皇初(581)曾为秘书省正字,后称病告退。甄权通颐养有术,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,是健身延年的有用要领。
祝好朋侪旭日芝兰光甲第,春风棠棣振门风!
〖魏晋南北朝名著及作者〗(续)
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,共纪录730种药物,除了增添对每种药物的说明外,还将药物分做玉石、草本、虫兽、米食、果、菜及著名未用七大类,成为后期中医药分类的标准。这本书是直至公元7世纪中期的主要医药文献,原书已佚,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。
陶弘景,字通明,是南朝人,在医学方面,他最大的孝顺就是编写了继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后的第一部药学专书《本草经集注》。载药730种。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要领和“诸病通用药”,起源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成书于南北朝时期,雷敩所著,周全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手艺和履历,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手艺的第一次大总结,是一部制药专著。初部涤讪了炮制学基础,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。《炮炙论》是我国最早的以制药为主要内容的书籍,故千余年来,引起普遍的重视,尔厥后的制药书,亦常以“雷公”或“炮炙”来命名,在我国药学界中,有深刻的信仰与印象,是一部很主要的文献。
雷敩,南朝宋时药学家。曾著《炮炙论》三卷,纪录药物的炮、炙、炒、煅、曝、露等十七种制药法。原书已佚,其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,得以生涯,其中有些制药法,至今仍被接纳。现传《雷公炮炙论》,为近人张骥辑佚本。
第一本为《素问》作校注的书泛起在南北朝,作者全元起。其校注的《素问》本,北宋时尚存,以后便散失不见了。今从林亿等所校订的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中,尚可看到全元起编排的卷目录第和少量注文。
全元起(生卒年不详)为南朝时齐梁间人。他的《注黄帝素问》,为我国最早对《素问》之注解。该书虽佚,但宋·林亿等在校正《黄帝内经》时,尚得见其书,并引录《内经·素问》篇名秩序。
〖名医简介〗
鲍姑,名潜光(约公元309-363年),山西长治人。晋代著名炼丹术家、醒目灸法,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。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,后人以为,她的灸法履历可能渗入到葛洪的《肘后备急方》中。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,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,并对灸法的作用、效果、操作要领、注重事项等都有较周全的叙述。据剖析,葛洪不善于灸法。《肘后备急方》中收入云云富厚的灸方,可能与善于灸法的鲍姑有亲近的关系。
徐之才是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医,身世世医家庭,其先祖为徐熙,南朝丹阳人,人称“东海徐氏”。撰有《徐王八代祖传效验方》、《徐氏家秘方》两卷、《徐王方》五卷,为总结祖传医疗履历之书;尚有《药对》两卷,该书总结古代药剂学的英华;四册书籍惜均已佚。
许胤宗,一作引宗,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,卒于唐武德九年(626),享年九十余岁。许氏乃常州义兴(今江苏宜兴)人,曾事南朝陈,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、义兴太守;陈亡后入仕隋,历尚药奉御,唐武德元年(618)授散骑侍郎。许氏以医术著名,醒目脉诊,用药无邪变通,不拘一法。
甄权,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(541),卒于唐贞观十七年(643),许州扶沟(今河南扶沟)人,因母病,与弟甄立言,精究医术,专习方书,遂为名医。甄权对针灸术造诣尤深,兼通药治。一生行医,活人众多:隋开皇初(581)曾为秘书省正字,后称病告退。甄权通颐养有术,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,是健身延年的有用要领。
祝好朋侪旭日芝兰光甲第,春风棠棣振门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