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〖中医药文化〗
两宋文明大生长,国学中医威名显。
杏林翘楚争斗艳,名篇传世济普天。
两宋中医药文化生长史(二)
〖医药名著及作者〗
《圣济总录》又名《政和圣济总录》是宋徽宗时期仿《太平圣惠方》的产品,《圣济总录》200卷,疾病分为66门,每门再分若干病证,其所录方剂中,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剂等显着增添,充分反应了宋代医药水平。
《普济本事方》,宋?许叔微撰,成于绍兴二年,全书10卷,分为23门。书中包括肝、胆、心、小肠、脾、胃、肺、肾等内脏常见病。该书为许氏搜集生平有用之方、医案和理论心得之作,取名“本事”,意其所记皆为亲自体验的事实。
许叔微(1079~1154年),字知可,南宋医学家。曾为翰林学士,成年后立志钻研医学,活人甚众。所著《普济本事方》是其数十年医疗履历的结晶,采方简要,理论清晰,有较高的适用价值。著《伤寒百证歌》、《伤寒发微论》、《伤寒九十论》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、《仲景脉法三十六图》等,著书存世较少。别的,尚有《活法》、《辨证》、《翼伤寒论》等书,因久已失传,无从稽考。
『许叔微与蔡京』
1112年春,许叔微到京城加入殿试,其时宰相蔡京患病,请了多位医生都未治好,蔡京听说许叔微医术高明,就请他诊治,许叔微察色按脉,问病施药,只开了一副,服后第二天即痊愈,蔡京大喜,要给许叔微加官,许叔微彼时已经殿试落选,他却宁愿冒犯显贵蔡京,断然予以谢绝,悄然离京。其时的众人,都以为许叔微的品行很高洁,慕名敬仰、造访他的络绎一直。
《鸡峰普济方》宋代医著,今传本不注撰人及初刊年月,只记“冯翊贾兼重校定”。《鸡峰普济方》30卷,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共载方3000余首,每列一方,均详述所治病证、药物组成、修制及用法,有方有论,内容翔实。除方药外,书中还载有某些病证的扶引、针灸疗法,言简意赅,便于适用。该书言辞精炼,文风质朴,所载方剂,有许多用至今而仍有卓效,是一部具有较高适用价值的医方著作。
《幼幼新书》宋?刘昉撰,共40卷。主要记述常用药物的又名,所引书目及拾遗方,全书共分547门,每门先引《诸病源候论》等书论其病理病证,后列诸家方药详述治疗,曾参考宋以前160多家方书著作,取材渊博,内容富厚,是一部总结宋以前履历的儿科全书。书中所引资料,基本都注明来由,不但切于临床适用,且有主要的文献价值。书中生涯了多种已佚唐宋儿科著作的部分佚文,对相识唐宋儿科生长文具有主要意义。
刘昉,宋代名医,宣和六年进士。因见小儿痛苦甚深,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援之,故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叙述,命干办公务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配合编集,汇成巨帙,名《幼幼新书》。
『戏林鉴成』
刘昉做了龙图阁学士,可是每次回意溪探望母亲,都是单独骑着一匹马,夜间悄悄进家门。而知府林鉴成,每次出巡,总是八人大轿,一呼百诺,十分威风。
有一回,刘龙图的母亲把林鉴成欺压潮州黎民,和坡潮州风水的事告诉儿子,要他出面教训这个府官,刘龙图说:“何须儿出面呢!”接着就叫母亲一个料理林鉴成的步伐。
不久,林鉴成来东津,刘母就搬了一把交椅放在亨衢口,上面放着儿子的袍帽,地上放着靴子。林鉴成坐在轿里,老远就望见前面堂堂正正摆着一套朝廷一品官员的袍服,自知惹上贫困了,只好惶遽恐恐地跪在地上,连头也不敢抬,这时正是暑天,烈日当空,晒得他全身大汗,又不见有人叫他站起来,只好咬着牙跪下去,那细随从下属,见上司一动也不敢动,也只好随着跪下去。
恰巧这时有二只狗在追逐厮咬,把交椅和袍帽撞翻在地,林鉴成这才急遽从地上爬起来,夹着尾巴悄悄溜回城里。
《苏沈良方》又名《苏沈内翰良方》原书15卷。是北宋末年佚名编者凭证沈括的《良方》10卷与苏拭的《苏学士方》整理编撰而成的医学书籍。该书近似医学随笔的文体,普遍叙述医学各方面问题。
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作者不详,刊行于1156年,该书总结了南宋以前儿科学生长的一些突出成绩,不但关于一些常见病如惊痫、诸痢、诸疳等证叙述详细、汇方富厚,并且搜集了一些新的熟悉和履历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简称《三因方》,宋?陈言撰于淳熙元年,全书18卷,180门,载方1050余首。该书依据按因类证、因证列方、先论后方、方论团结编辑。同时书中包括不少专题医论,叙述心理、病理、病因、诊断、运气等内容。
陈言(1121—1190),南宋名医,字无择,号鹤西道人。聪敏勤学,善于方脉,治病立效,长于医理,善执简驭繁,建设“三因极一”学说。归纳病由于内、外、不内外三因,并凭证此叙述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疾病,从因辨证,详列主治,选集方剂,撰有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。
『永嘉医派』
陈言以《三因方》为课本授徒带教70余名,其学生中的佼佼者有王硕、孙志宁、施发、卢祖常、王暐等,他们以《三因方》为理论基石,《易简方》为学术中心形成了“永嘉医派”,陈言即是永嘉医派的首创人。
《医说》为南宋·张杲所撰。该书初稿撰于淳熙十六年,初刊于嘉定十七年,共10卷,分49门。首卷述宋以前著名医京120余人,继述古代医书、本草、针灸之由来,以及史书纪录之神医、神方、诊法之事迹,接纳边述边议形式,广开见闻。其次,叙述州病证,包括伤寒、诸风、劳瘵、吐血、头风、眼疾、口齿喉舌耳、骨哽、喘嗽等内外妇儿种种疾病治疗验案,富现实临床参考意义,其它尚包括论中毒、解毒、奇疾、食忌、服饵、药忌、养生、金石药戒等叙述,生涯了许多其时的文人或医家的看法,同时在医德方面,本书有较多叙述。
张杲,字季明,新安人,南宋医家。出生于名医世家,他一面从事临床诊治事情,同时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。张杲的自愿是:从南宋以前名类文史著作和其它杂著中钩稽医学典故及传说,加以整理成书。1189年,完成初稿,后又经由36年增补修订,于1224年定稿,取名为《医说》。
《集验背疽方》宋?李迅撰于庆元二年。该书篇幅短小,内容精炼,以论为纲,以方为目,方论团结,简要叙述了痈疽的发病之原、内外证判别、用药原则、预后、戒忌,以及自初起至收口各个阶段的主要治法和方药,书中所收20余方,皆轻盈易得,且疗效显著,对居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或家贫无力购药者尤为有益。
李迅南宋医家,字嗣立,泉州人,尝官至大理评事,以医着名,于外证尤有心得,常声东击西,人皆称之。撰著《集验背疽方》一书传于世,对后世影响较大。
《历代名医蒙求》南宋周守忠撰。该书自上古迄于宋,将历代文史和医籍中所载名医事迹,医锦典故,加以搜集,用韵语形式,上下各以四字为联,每联下加注质料来由。关于相识我国医学历史之生长,颇资参考。如该书首联为“神农百草,虑羲九针”,前者以《史记》纪录炎帝神农氏“始尝百草,始有医药”为依据;后者则以《帝王世纪》记述之虑羲氏“制九针,以拯夭枉”为资料泉源,使人读韵语便于记诵,读注文又颇便相识名医事迹,故名《历代名医蒙求》。
周守忠,号梥庵,南宋钱塘人。博览群书,集前代医家医事,编为韵语二百句,载人物二百零二人,撰成《历代名医蒙求》两卷,为古代医史主要资料。另撰有《类纂诸家养生至宝》二十二卷、《养生月览》两卷。
中医药文化是优异文化的瑰宝,蕴含着富厚的人文科学和哲学头脑,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斗争生长中孕育出来的名贵财产。
祝好朋侪胸中云梦波涛阔,眼底沧浪宇宙宽!
〖中医药文化〗
两宋文明大生长,国学中医威名显。
杏林翘楚争斗艳,名篇传世济普天。
两宋中医药文化生长史(二)
〖医药名著及作者〗
《圣济总录》又名《政和圣济总录》是宋徽宗时期仿《太平圣惠方》的产品,《圣济总录》200卷,疾病分为66门,每门再分若干病证,其所录方剂中,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剂等显着增添,充分反应了宋代医药水平。
《普济本事方》,宋?许叔微撰,成于绍兴二年,全书10卷,分为23门。书中包括肝、胆、心、小肠、脾、胃、肺、肾等内脏常见病。该书为许氏搜集生平有用之方、医案和理论心得之作,取名“本事”,意其所记皆为亲自体验的事实。
许叔微(1079~1154年),字知可,南宋医学家。曾为翰林学士,成年后立志钻研医学,活人甚众。所著《普济本事方》是其数十年医疗履历的结晶,采方简要,理论清晰,有较高的适用价值。著《伤寒百证歌》、《伤寒发微论》、《伤寒九十论》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、《仲景脉法三十六图》等,著书存世较少。别的,尚有《活法》、《辨证》、《翼伤寒论》等书,因久已失传,无从稽考。
『许叔微与蔡京』
1112年春,许叔微到京城加入殿试,其时宰相蔡京患病,请了多位医生都未治好,蔡京听说许叔微医术高明,就请他诊治,许叔微察色按脉,问病施药,只开了一副,服后第二天即痊愈,蔡京大喜,要给许叔微加官,许叔微彼时已经殿试落选,他却宁愿冒犯显贵蔡京,断然予以谢绝,悄然离京。其时的众人,都以为许叔微的品行很高洁,慕名敬仰、造访他的络绎一直。
《鸡峰普济方》宋代医著,今传本不注撰人及初刊年月,只记“冯翊贾兼重校定”。《鸡峰普济方》30卷,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共载方3000余首,每列一方,均详述所治病证、药物组成、修制及用法,有方有论,内容翔实。除方药外,书中还载有某些病证的扶引、针灸疗法,言简意赅,便于适用。该书言辞精炼,文风质朴,所载方剂,有许多用至今而仍有卓效,是一部具有较高适用价值的医方著作。
《幼幼新书》宋?刘昉撰,共40卷。主要记述常用药物的又名,所引书目及拾遗方,全书共分547门,每门先引《诸病源候论》等书论其病理病证,后列诸家方药详述治疗,曾参考宋以前160多家方书著作,取材渊博,内容富厚,是一部总结宋以前履历的儿科全书。书中所引资料,基本都注明来由,不但切于临床适用,且有主要的文献价值。书中生涯了多种已佚唐宋儿科著作的部分佚文,对相识唐宋儿科生长文具有主要意义。
刘昉,宋代名医,宣和六年进士。因见小儿痛苦甚深,而世又无儿科全书以救援之,故录取前贤关于儿科之叙述,命干办公务王历及乡贡进士王湜配合编集,汇成巨帙,名《幼幼新书》。
『戏林鉴成』
刘昉做了龙图阁学士,可是每次回意溪探望母亲,都是单独骑着一匹马,夜间悄悄进家门。而知府林鉴成,每次出巡,总是八人大轿,一呼百诺,十分威风。
有一回,刘龙图的母亲把林鉴成欺压潮州黎民,和坡潮州风水的事告诉儿子,要他出面教训这个府官,刘龙图说:“何须儿出面呢!”接着就叫母亲一个料理林鉴成的步伐。
不久,林鉴成来东津,刘母就搬了一把交椅放在亨衢口,上面放着儿子的袍帽,地上放着靴子。林鉴成坐在轿里,老远就望见前面堂堂正正摆着一套朝廷一品官员的袍服,自知惹上贫困了,只好惶遽恐恐地跪在地上,连头也不敢抬,这时正是暑天,烈日当空,晒得他全身大汗,又不见有人叫他站起来,只好咬着牙跪下去,那细随从下属,见上司一动也不敢动,也只好随着跪下去。
恰巧这时有二只狗在追逐厮咬,把交椅和袍帽撞翻在地,林鉴成这才急遽从地上爬起来,夹着尾巴悄悄溜回城里。
《苏沈良方》又名《苏沈内翰良方》原书15卷。是北宋末年佚名编者凭证沈括的《良方》10卷与苏拭的《苏学士方》整理编撰而成的医学书籍。该书近似医学随笔的文体,普遍叙述医学各方面问题。
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作者不详,刊行于1156年,该书总结了南宋以前儿科学生长的一些突出成绩,不但关于一些常见病如惊痫、诸痢、诸疳等证叙述详细、汇方富厚,并且搜集了一些新的熟悉和履历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简称《三因方》,宋?陈言撰于淳熙元年,全书18卷,180门,载方1050余首。该书依据按因类证、因证列方、先论后方、方论团结编辑。同时书中包括不少专题医论,叙述心理、病理、病因、诊断、运气等内容。
陈言(1121—1190),南宋名医,字无择,号鹤西道人。聪敏勤学,善于方脉,治病立效,长于医理,善执简驭繁,建设“三因极一”学说。归纳病由于内、外、不内外三因,并凭证此叙述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疾病,从因辨证,详列主治,选集方剂,撰有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。
『永嘉医派』
陈言以《三因方》为课本授徒带教70余名,其学生中的佼佼者有王硕、孙志宁、施发、卢祖常、王暐等,他们以《三因方》为理论基石,《易简方》为学术中心形成了“永嘉医派”,陈言即是永嘉医派的首创人。
《医说》为南宋·张杲所撰。该书初稿撰于淳熙十六年,初刊于嘉定十七年,共10卷,分49门。首卷述宋以前著名医京120余人,继述古代医书、本草、针灸之由来,以及史书纪录之神医、神方、诊法之事迹,接纳边述边议形式,广开见闻。其次,叙述州病证,包括伤寒、诸风、劳瘵、吐血、头风、眼疾、口齿喉舌耳、骨哽、喘嗽等内外妇儿种种疾病治疗验案,富现实临床参考意义,其它尚包括论中毒、解毒、奇疾、食忌、服饵、药忌、养生、金石药戒等叙述,生涯了许多其时的文人或医家的看法,同时在医德方面,本书有较多叙述。
张杲,字季明,新安人,南宋医家。出生于名医世家,他一面从事临床诊治事情,同时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。张杲的自愿是:从南宋以前名类文史著作和其它杂著中钩稽医学典故及传说,加以整理成书。1189年,完成初稿,后又经由36年增补修订,于1224年定稿,取名为《医说》。
《集验背疽方》宋?李迅撰于庆元二年。该书篇幅短小,内容精炼,以论为纲,以方为目,方论团结,简要叙述了痈疽的发病之原、内外证判别、用药原则、预后、戒忌,以及自初起至收口各个阶段的主要治法和方药,书中所收20余方,皆轻盈易得,且疗效显著,对居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或家贫无力购药者尤为有益。
李迅南宋医家,字嗣立,泉州人,尝官至大理评事,以医着名,于外证尤有心得,常声东击西,人皆称之。撰著《集验背疽方》一书传于世,对后世影响较大。
《历代名医蒙求》南宋周守忠撰。该书自上古迄于宋,将历代文史和医籍中所载名医事迹,医锦典故,加以搜集,用韵语形式,上下各以四字为联,每联下加注质料来由。关于相识我国医学历史之生长,颇资参考。如该书首联为“神农百草,虑羲九针”,前者以《史记》纪录炎帝神农氏“始尝百草,始有医药”为依据;后者则以《帝王世纪》记述之虑羲氏“制九针,以拯夭枉”为资料泉源,使人读韵语便于记诵,读注文又颇便相识名医事迹,故名《历代名医蒙求》。
周守忠,号梥庵,南宋钱塘人。博览群书,集前代医家医事,编为韵语二百句,载人物二百零二人,撰成《历代名医蒙求》两卷,为古代医史主要资料。另撰有《类纂诸家养生至宝》二十二卷、《养生月览》两卷。
中医药文化是优异文化的瑰宝,蕴含着富厚的人文科学和哲学头脑,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斗争生长中孕育出来的名贵财产。
祝好朋侪胸中云梦波涛阔,眼底沧浪宇宙宽!